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

越南[安南]戲曲



越南戲曲的產生發展較為複雜,根據學者以現狀推測,越南戲曲是以中國元雜劇為基礎,吸收了一些越南流行的歌曲後形成的,是傳統的古代戲,兼用韻文和散文,分折演出。唱詞和說白全用越漢音。唱腔纏綿悱惻,舞蹈性較強,所演多為忠臣孝子等故事。



根據越南黎朝歷史學家吳士連的《大越史記全書》記載,㗰劇在13世紀由中國元朝隨軍藝人李元吉傳入越南,並在宮中教授宮人扮演,即名之為㗰劇。以其內容多宣揚忠孝節義,逐漸取代了嘲劇在宮廷中的地位,形成在宮廷及整個上層社會中的獨佔局面。武王阮福括在富春專為演出㗰劇建造一座[同樂軒]。明命時,阮朝的中央機構中還設有越常署,專門管理㗰劇的編導和演出等事宜。嗣德時除把管理機構改為清平署由禮部直接管轄外,還把全國最優秀的三百名伶人招入宮中演戲作樂。



**

㗰劇 Hát tuồng/咭㗰

㗰劇是越南傳統的民族戲劇形式,也是最為古老的劇種之一,深受中國戲曲影響。一般認為㗰劇形成於13世紀,其時元朝與越南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中,越南軍隊俘獲了中國優人李元吉,命其在越「作古傳戲」,產生巨大影響,越南「有傳戲始此」。演出的戲劇須為歷史題材,一般取自越南或中國傳奇,如《演武亭》、《陶飛鳳》等。相對於[嘲劇]生活化的裝扮,㗰劇的裝扮和服裝都濃墨重彩,具有程式化特點。

**

嘲劇 Hát chèo/咭嘲

嘲劇是越南傳統的民族戲曲形式,通常是帶有歌舞的戲劇形式,且帶有嘲諷、調笑和戲謔的意味。嘲劇始於12世紀的越南李朝,主要源自越南北部農村一種自發的民間藝術形式,通常在村外的露天廣場進行表演,而後逐漸專業化和室內化。戲劇形式多有中國宋代雜劇的遺風,服飾為越南生活中所穿的服飾(越服)。由於程式簡單,沒有受到宮廷重視,甚至一度下令禁止在宮中演出。15世紀以後,嘲劇的地位逐漸為㗰劇所替代。

**

改良劇 Cải lương/改良

改良劇是越南一種現代民間戲劇形式,融合了越南南部民歌、樂調,以及傳統㗰劇的一些特點。改良劇誕生於20世紀早期的越南南部,1930年代,在法國殖民地區的中產階層中取得繁榮,現代以來成為國家戲劇的重要形式之一。與其他劇種不同,改良劇持續在民眾中受到歡迎,直至1980年代達到高潮。改良劇題材廣泛,包羅萬象,至今仍有不少新劇目誕生,且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推廣。

**

越南水上木偶戲 Múa rối nước/𦨂𦇒渃

木偶戲是一種越南傳統的文藝表演,約有一千年歷史,表演方式是在水池上搭起舞台,由隱藏在後台的演員用長線或竹竿操縱木偶,使之演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及戲份。如今,水上木偶戲受到越南社會上的重視,並在國際文化交流上作為越南文化表演發揮重要作用。

**



**

人生百味@戲曲

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

上海[越劇十姐妹]


[越劇十姐妹]是對上世紀40年代上海十位著名越劇演員的合稱,包括:
前排:徐天紅、傅全香、袁雪芬、竺水招、範瑞娟、吳小樓
後排:張桂鳳、筱丹桂、徐玉蘭、尹桂芳

**

1947年8月19日,著名越劇演員尹桂芳、袁雪芬、範瑞娟、傅全香、徐玉蘭、筱丹桂、竺水招、徐天紅、張桂鳳和吳小樓,在舊上海的黄金大戲院擧行聯合大義演《山河戀》,十大名角同台獻藝,盛況空前。從此,[越劇十姐妹]的稱呼不脛而走,紅遍了整個上海灘,並漸漸成爲了我國越劇表演藝術最高成就的象征。[越劇十姐妹]對越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。

[越劇十姐妹]不僅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戲,而且在唱腔和表演上都各有自己的特色。她們在四、五十年的舞台實踐中,對革新、發展越劇,豐富祖國戲曲藝術做出了貢獻。

**

袁雪芬[1922-2011]

是越劇觀眾所熟悉的一位優秀演員,也是越劇改革的奠基人之一。她扮相俊秀,表演大方、樸實、細膩,善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。她的唱腔從容自如,婉轉圓潤,韻味很濃。她演過一百多出戲,成功地塑造了許多不同時代、不同性格特點的婦女形象。例如祝英台、崔鶯鶯、祥林嫂、花木蘭、梁紅玉、秋瑾等。

**

尹桂芳[1919-2000]

著名越劇小生演員,嗓音寬厚,音色潤美,唱腔灑脱深沉,自成獨特的藝術流派。戲劇評論家們說:[無論演風流瀟灑的賈寶玉,聰慧善良的梁玉書,還是丹心傲骨的三閭大夫屈原,她都能探索角色的内心,掌握人物特有的氣質和風度,塑造成一個個扣人心弦、感人肺腑的藝術形象。]從她正式登台至今,演過上百個劇目。其中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是她的成名戲。她塑造的梁山伯的形象,穩重多情,既含蓄又奔放。她演的[回十八],更是别具一格,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《盤妻索妻》也是她的看家戲。此外,如《紅樓夢》、《屈原》、《西廂記》、《拜月亭》、《何文秀》等等,也都是她的拿手好戲。她的戲路很廣,能演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。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戲德很好,這一點受到文藝界和觀眾的稱讚。

**

徐玉蘭[1921]
  
在越劇舞台上,氣度英俊瀟灑,感情熾熱奔放,是著名演員徐玉蘭的藝術特征;而戲路廣闊,嗓音洪亮,則更是她的特長。 解放後,徐玉蘭演出了不少很有流派特色的劇目,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。例如,《林沖》中的林沖,《信陵公子》中的無忌,《關漢卿》中的關漢卿,《西廂記》里的張珙,《春香傳》里的李夢龍,《追魚》里的張珍,《紅樓夢》里的賈寶玉,《西園記》里的張繼華和《北地王》里的劉諶等。徐玉蘭在舞台上把這些人物演得栩栩如生,受到觀眾的讚颺。

**

竺水招[1921-1968]

在[越劇十姐妹]里,擅長生、旦兩行的是竺水招。竺水招是浙江嵊縣人,於1935年開始舞台生活。她最初與尹桂芳、傅全香合作時,以花旦角色著稱,1947年改演生角,曾與戚雅仙同台演出。她扮相漂亮,端莊。她在唱腔和表演上的特點是樸實無華,親切感人。她的代表劇目有《柳毅傳書》、《南冠草》等。郭沫若同志對她在《南冠草》里扮演的夏浣淳,給予了很高的評價。

**

範瑞娟[1924-]

在[越劇十姐妹]里有三位是小生演員。除了尹桂芳、徐玉蘭外,還有以飾演忠厚老誠、淳樸文雅的儒生見長的範瑞娟。範瑞娟自小學戲,功底紮實。平日爲人淳厚樸素,勤奮好學。她既能扮演情感豐富的梁山伯、許仙等儒生,也善於扮演憨厚老實的賀老六一類的農民形象,還能塑造如韓世忠這樣具有將帥風度的英雄人物。她的嗓音寬厚嘹亮,咬字清晰,韻味濃厚。她的唱腔和表演在越劇小生行當里自成一派。

**

傅全香[1923-]

有人稱[越劇十姐妹]中的傅全香爲越劇界的[程硯秋]。這是爲什麼呢?有人問過傅全香。她說:[别人是這樣說的,我實在是不敢當。程硯秋老師是表演藝術大師。我同他相比,那真是池塘比大海了。不過,我對他的表演藝術,的確是佩服的。他是我最喜歡、最欽佩的表演藝術家。]傅全香的私塾老師很多。除上面提到的程硯秋以外,還有彈詞老藝人徐雲志,京劇名旦荀慧生,川劇界的周慕蓮,昆劇界的朱傳名等。但其中以程硯秋的演唱藝術對她影響爲最大。由於她學習並吸收了京劇[程派]的唱法,做到真假聲結合,嗓子到現在仍然很好。她的唱腔俏麗圓美,曲調婉轉。她在表演上以激情充沛、細膩傳神見長。她所創造的祝英台、敫桂英、杜十娘、劉蘭芝等藝術形象均十分動人。

**

筱丹桂[1920-1947]

在[越劇十姐妹]當中還有一位著名旦角演員筱丹桂。她不僅功底深厚,扮相俊俏,而且很會演戲。她的表演嫵媚嫻靜,落落大方。由於她既吸收了施銀花唱法上的特點,又有自己的創造,演唱時吐字清晰,善於以柔帶剛,所以她的唱腔輕松活潑,優美流暢,在越劇界獨樹一幟。四十年代,筱丹桂在上海演出,曾經紅極一時。可是,這樣一位優秀的越劇演員,在解放前竟被戲霸張春帆迫害致死,年僅二十七歲。

**

徐天紅[1925-2010]

在[越劇十姐妹]中還有三位是老生演員,即徐天紅,張桂鳳、吳小樓。在越劇觀眾中,提起徐天紅,沒有人不知道。她是浙江餘姚人,十四歲時進科班學戲。十六歲到上海,曾先後與趙瑞花、馬樟花、袁雪芬、尹桂芳、戚雅仙等合作演出。徐天紅在越劇電影《紅樓夢》中扮演的賈政,在《明月重圓夜》里扮演的老漁夫,在《西園記》里扮演的趙禮,都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她的扮相瀟灑,擧止凝重,很有氣度。徐天紅還有一副得天獨厚的好嗓子,唱腔激越高亢,頓挫有致,頗有獨到之處。

**

張桂鳳[1922-2012]

是越劇著名老生演員之一。張桂鳳的演唱受紹劇影響較大,她的唱腔剛健質樸、富於感情。她的戲路很廣,無論扮演正派、反派,都相當出色。張桂鳳創造的比較成功的藝術形象有: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中的祝公遠,《金山戰鼓》中的韓世忠,《打金枝》里的唐王,《祥林嫂》里的衛老二。她還演過反串老旦的行當,如《西廂記》中的崔夫人和《江姐》中的雙鎗老太婆等。

**

吳小樓[1926-1998]

在越劇著名老生演員中有一位吳小樓。她的表演穩健大度,動作幹淨利落,嗓音特别寬厚洪亮、收放自如。她的咬字准確,噴口遒勁,演唱蒼勁持重,激昂舒展,富於激情。吳小樓塑造的《天國風雲》中的洪秀全和《打金枝》中的唐皇等藝術形象,也頗爲成功。

**


越劇十姐妹彩妝合影。自左至右:
。尹桂芳(飾申息)
。傅全香(飾戴贏)
。徐玉蘭(飾公子)
。竺水招(飾皇后綿薑)
。吳小樓(飾梁僖公)
。筱丹桂(飾宓妃)
。張桂鳳(飾首相黎瑟)
。袁雪芬(飾季娣)
。範瑞娟(飾鍾兜)
*筱丹桂[*去世]

**

人生百味@戲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