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于素秋 - 北派功架 - 連踢十二支纓槍!


電影[斷橋產子之水浸金山寺]中,于素秋表演連踢十二支纓槍!

于素秋,原名[于小圓/于鳳],上海人。為1950年代、1960年代香港著名電影明星。父親是著名京劇名武生于占元,由於出身自京劇世家,自小開始學戲,擅打北派,是有名的京劇〔刀馬旦〕,也是成龍、洪金寶等人的大師姐和韓英傑小姨。
于素秋14歲踏台板,18歲開始從影,曾主演超過400部影片,當中有170多部是武俠片,是香港早期著名的武俠女星。作品包括粵語武俠片經典《如來神掌》,更與男主角曹達華傳出緋聞,被當時認定為最佳的螢幕情侶。因于素秋的廣東話外省口音比較重,說起對白時不大流暢,所以她的粵語電影大多均由黎坤蓮現場代為配音。
于素秋曾與鄧碧雲、羅艷卿、余麗珍、吳君麗、鳳凰女、南紅、林鳳等7位粵劇女演員結義金蘭,號稱〔八牡丹〕,于素秋為其中的「黑牡丹」。1966年2月她與粵劇名伶麥炳榮於香港希爾頓酒店舉行婚禮,婚後息影。


2017年5月12日,于素秋於美國三藩巿與世長辭,享年89歲。

**

[于占元]對戰[于素秋]片段



于占元,為京劇名武生,1940年代在上海享負盛名,知名武戲教席兼後台武戲管事。後因大陸環境惡化南遷香港,1960年代開辦[中國戲劇研究學院]。門下弟子眾多,桃李滿門,包括七小福:元庭(吳明才)、元龍(洪金寶)、元樓(成龍)、元彪、元奎、元華、元武(周元武)、元泰等七人。其他的有:元慶(袁和平)、元秋、元德、元俊、元彬(陶周坤)、元寶(徐佑麟)等,最多時曾有成員七十多人。


**

《無敵楊家將》穆桂英。攻打火焰陣!


于素秋在《無敵楊家將》飾演穆桂英,再表演她的出色武藝,一氣呵成,絕無花假!

**

結義[八牡丹]



1960年代演藝界潮流興結義。八牡丹成員皆為紅伶花旦,就算于素秋亦是平劇刀馬旦,惟獨林鳳一人乃出身邵氏之玉女明星,其年齡和最長的余麗珍相距有17載,就算與排行第7的南紅比也相差6年。

余麗珍(1923年.紫牡丹)余麗珍.民國廣東
鄧碧雲(1924年.藍牡丹)鄧芍芙.廣東三水
鳳凰女(1925年.紅牡丹)郭瑞貞.廣東三水
羅艷卿(1929年.銀牡丹)羅大紅.廣東順德
吳君麗(1930年.白牡丹)吳燕雲.廣東中山
于素秋(1930年.黑牡丹)于小圓.民國上海
南 紅(1934年.綠牡丹)蘇淑媚.廣東順德
林 鳳(1940年.黃牡丹)馮淑嫣.廣東新會

**

于素秋[粵語]原聲


于素秋,鮮有地以自己的上海腔粵語,向曹達華探長解釋如何與袁小田在上環大笪地賣藝,受到劉家良及金雷等流氓欺負打傷,幸好得李香琴仗義給予兩百鹹龍解困。

**

人生百味@戲曲

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

《霸王別姬》張國榮 與 程蝶衣


電影《霸王別姬》Farewell My Concubine,係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,敘述伶人[程蝶衣]對國粹藝術嘅執著,進而投影出歷史與文化喺大時代嘅演變下,造成嘅激盪與人生。

主演:張國榮[程蝶衣]小豆子
   張豐毅[段小樓]小石頭
   鞏 俐[菊 仙]名 妓
   葛 優[袁世卿]袁四爺

劇情大岡:

段小樓(張豐毅)與程蝶衣(張國榮),係一對由細就一齊長大嘅師兄弟,兩人一個演生,一個飾旦,一向都配合得天衣無縫,尤其係一出《霸王別姬》,更加係譽滿京城,就因咁,兩個人約定合演一世《霸王別姬》。



不過,兩個人對戲劇同人生關係嘅理解就有唔同嘅感覺,段小樓深知道[戲非人生],但係程蝶衣就[人戲不分]。 程蝶衣對佢哋兩人嘅關係已經超越朋友,超越兄弟。




段小樓認為應該成家立業嘅時候,就娶咗名妓菊仙(鞏俐),以致令程蝶衣認定菊仙係一個可恥嘅第三者,而段小樓就做咗叛徒,自此之後,三個人就圍繞著一出《霸王別姬》生出嘅愛恨情仇戰,開始隨著時代風雲嘅變遷而不斷升級,最終做成悲劇。




《霸王別姬》獲得第46屆法國康城影展金棕櫚獎,成為第一部亦係至今嘅唯一獲得呢個獎項嘅華語電影。




《霸王別姬》重榮獲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,同埋第6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。




《霸王別姬》於2015年畀美國《時代》周刊評為「百大不朽電影」之一




張國榮扮演嘅虞姬,程蝶衣對段小樓無望嘅愛、淒寂嘅身影同絕望嚋眼神,令無數嘅男人女人陣陣揪心。難怪就連張國榮嘅京劇速成老師亦都贊:[國榮,係唱戲嘅才料。]




歷盡滄桑嘅程蝶衣同段小樓喺十一年後再演《霸王別姬》,蝶衣嘅情感依舊,但係畀段小樓提醒,自己原來始終都係一個男兒身。冇錯,自己係男人,對段小樓嘅愛情都不過係一場美好而痛心嘅奢夢,終於夢醒,但係身心都已經傾獻出去。唔願夢醒嘅蝶衣寧願好似虞姬一樣,永遠倒臥喺血染嘅愛情裡面[從一而終],佢用自己送畀段小樓嘅寶劍自刎。

**

人生百味@戲曲

粵劇歷史源流與文化遺產


粵劇,歷史悠久,是中國傳統表演藝術之一。因使用粵語演出,故名。據考證,粵劇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,吸收了各種民間技藝的養分,以唱、做、唸、打的手段,來表現戲劇內容。近百年來,粵劇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,在舞台表演的手段方面吸收電影、話劇等姊妹藝術的成分,使粵劇形成了既能保持中國優秀的演劇傳統,又能自我更新的特點。

粵劇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



2009年,聯合國教育、科學及文化組織將粵劇列入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,令這門藝術獲得國際的認可,把這瀕臨式微的藝術重新注入生氣,讓大眾關注它的藝術意義。這不但喚起各界保養這門藝術的決心,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投身這表演行業。
表演藝術內涵



在舞台上運用唱、做、唸、打的形式及相關藝術手段表演故事情節,粵劇的音樂唱腔具有抒情、婉轉華美的獨特韻味,舞台表演和題材內容兼具極其鮮明的嶺南地域特色。廣府民系群落所使用的粵語,是粵劇區別於其他地方戲曲劇種的基本要素。粵劇既有「熱情如火、纏綿悱惻」的表演特點,又具「慷慨高歌、淺斟低唱」的藝術魅力。粵劇有着火爆激烈的南派武打場面,展現粵劇武功功架,又有哀怨動人的生旦戲,把粵劇唱腔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粵劇文化的演變



粵劇繼承了中國悠久的演劇傳統
可以說,如果沒有起於中國北方的宋元雜劇和江浙的南戲傳奇,粵劇的發展可能會是另一條路。從演劇形式到音樂模式直接脫胎於崑弋諸腔,到表演體系和戲班組織結構學習京班傳統,這都可以看出,粵劇是中國戲曲劇種一個重要分支,直到今日,粵劇仍和中國的其他戲曲劇種互相學習,互相促進。
粵劇採用獨特的粵語演唱
在1930年代前後,粵劇演出的語言基本成形,雖然仍保留有個別的官話辭彙,但白話──廣州粵語,已經作為演唱、唸白的主要語言,延續至今。粵語俗稱廣東話、廣州話、廣府話、白話等,為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複雜、保留古音特點和詞語較多的一種方言,通行於嶺南境內,但以廣州為中心。由粵語構成的其他文化景觀也很豐富多彩,充滿地方特色。以粵語演唱的粵劇唱腔既能慷慨激昂,也能哀怨悲歎,很有表現力和感染力,風行兩廣、港澳、東南亞和歐美華人社會。
粵劇與嶺南文化各個藝術門類之間的關聯深遠
廣東音樂的促進與粵劇音樂的形成有着重要關係。用粵語演唱的小曲活潑、婉轉、悠揚,深受大眾喜愛,對粵劇唱腔特別是粵曲的演唱影響較大。珠江三角洲木魚、鹹水歌、粵謳、南音、龍舟等民間演唱形式也充滿了地方情調、雅俗共賞,充分顯示粵語構築的文化景觀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,具有強大的生命力。而這其中,粵劇作為最具有文化傳統的代表性藝術形式,對本地的其他演唱藝術形式兼收並蓄。
不同地區的粵劇發展




粵劇雖然在廣東地區一帶興起流行,但其實這門藝術的普及之處,遠至世界角落。廣東可以說是粵劇的「大本營」,根深蒂固地繁衍下去,而廣西其實也是粵劇流行的區域之一,是最受當地民眾歡迎的地方劇種之一,約有數以百計的業餘粵劇團運作。
香港及澳門則是粵劇最繁盛的地區,劇團已開始採用公司運作模式經營,大型劇團相繼陸續出現,令粵劇得以發展及革新。另外,海外凡是有廣府籍華僑聚居的地區,就有粵劇演出。像在東南亞一帶,18世紀80年代,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美國、越南、泰國、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都有粵劇演出。這些都說明粵劇作為文化紐帶,對華人吸收文化傳統、學習歷史文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。
傳承與保護




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員,粵劇的傳承與延續都是極受關注的問題。首先是這種中國傳統藝術文化,亦同樣受着時間巨輪及潮流所威脅,隨着老一輩的粵劇藝人一個個離世,年輕一族對這種藝術的前景未看好,因此願意學習的人不多,他們的冷淡對待,為傳承帶來了隱憂;其次是觀眾年齡老化,令觀眾斷層。當一門傳統藝術缺乏觀眾支持,從業員的前景不明,生計也受到影響之時,當局確實是要加以保護,讓這傳統藝術得以延續下去,生生不息。
製作:劉禎、毛小雨
人生百味@戲曲

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

《霸王別姬》香港藝術節 2018


「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騅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」
(項羽,《垓下歌》)
曾被譽為「五十年香港唯一的霸王」的尤聲普,請來曾於首演時擔演韓信一角,後在《新晚報》撰文讚揚尤聲普的演技的羅家英,兩人同台分場演出英雄人物「楚霸王」。兩位霸王,一文一武,平分秋色,萬眾期待。


《霸王別姬》的故事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後,已鮮見於粵劇舞台。這個由資深粵劇作家葉紹德精心寫下的完整版本,睽違本港梨園二十多年,將在2018年於藝術節舞台重現。

《霸王別姬》是講述秦朝末年、楚漢相爭的歷史劇。窮困遼倒的韓信,得到漂母以飯相濟,其後棄楚歸漢,幫助劉邦大敗項羽,最後虞姬見項羽失勢,刎頸殉主。十面埋伏,四面楚歌,士卒逃散,一代梟雄項羽仰天長嘆,寫下悲壯的《垓下歌》,亦造就〈別姬〉這個家傳戶曉的經典場面。
這次演出的兩位「霸王」,從劇首到尾均需以大花臉的妝扮擔演此「淨」角的「行當戲」。以花臉唱戲,既表現項羽的八面威風,同時帶出對虞姬柔情的一面。兩位剛柔並重的霸王,聯同藝術節請來的多位實力派演員助陣,其中部份演員更曾參與首演演出,如此梨園盛宴,你又豈能錯過?




分場:第一場〈漂母飯信〉
   第二場〈鴻門宴〉
   第三場〈追賢〉
   第四場〈項羽入陣〉
   第五場〈別姬〉




演出:羅家英 飾 項羽 (第二、四場)
   尤聲普 飾 項羽 (第五場)
   梁兆明 飾 韓信
   尹飛燕 飾 虞姬
   阮兆輝 飾 蕭何
   任冰兒 飾 漂母
   新劍郎 飾 范增
   宋洪波 飾 樊噲
   廖國森 飾 劉邦
   溫玉瑜 飾 項伯
編劇:葉紹德
擊樂:高潤權[領導]
音樂:高潤鴻[領導]
場地:香港大會堂音樂廳
場次:2018年3月09日 (五)
   2018年3月10日 (六)
   2018年3月11日 (日)




**


人生百味@戲曲

《紫釵記》劍合釵圓[任劍輝、白雪仙]


《紫釵記劍合釵圓[1959年電影]

無論《紫釵記或《紫簫記,霍小玉都能與李益終成眷屬,而小說中之李益對小玉始亂終棄,順從母親之命,另娶富家女為妻,使小玉悲痛欲絕,「喪慟號哭數聲而絕」。

**




情節大綱:

唐代隴西士子李益(十郎)赴長安應試期間在元宵夜長安燈市拾得小玉遺下的紫玉燕釵,並以釵定情。他得友人崔允明鼓勵,直訪霍小玉求親,當晚成其好事。然益與小玉相遇前,曾巧遇盧太尉之女燕貞。燕貞慕益之才,對其一見傾心,種下李、霍二人分離的禍根,因而得以相識。二人新婚之時,正是李益高中狀元之日。盧太尉特意下令新及第進士等人均要上門拜見,希望趁此安排婚事,偏偏李益卻沒有前往,因而盧太尉將他遠庶塞外參軍,斷絕李霍二人音訊。李益一去三年,小玉生活日漸艱難,還要時加接濟潦倒的崔允明,最後只得命侍女浣紗將紫玉釵變賣。

三年後,李益被召返長安,盧太尉欲再招益為婿,便施以奸計,不許益回家,並暗中買下小玉出售的紫玉釵,向益詐稱小玉已另嫁他人。他又逼李益之好友韋夏卿與崔允明為媒 ,以致崔為報小玉之恩而死。十郎見釵在情亡,不願再娶,意欲吞釵拒婚,惜被太尉以反唐詩威脅。後小玉巧遇黃衫客〈花前遇俠〉,並得黃衫客之助,得與益重逢。兩人冰釋前嫌,十郎為小玉將紫釵重新插戴,以証舊盟。盧太尉得悉此事後勃然大怒,李益再度被太尉爪牙捉回逼即日與燕貞成婚。劍合釵圓〉小玉再得黃衫客之助,冒死闖入盧府據理爭夫。太尉以小玉闖席論罪,欲將她打死;最後黃衫客亦至,表露其四王爺的身份,並指證盧太尉之惡行。下令再點花燭,讓李益與小玉聯婚,有情人終成眷屬。

原著:唐滌生[1956年]
導演:李 鐵[1959年]

主演:任劍輝(飾)李 益
   白雪仙(飾)霍小玉
   梁醒波(飾)崔允明、黃衫客
   靚次伯(飾)盧太尉
   任冰兒(飾)浣 紗

**

相關圖片

李益:小玉妻,我望你盡飲此杯,就算十郎對你賠還不是呢。
小玉:君虞,君虞,妾為女子薄命如斯,君是丈夫,負心若此,容顏稚齒,飲恨而終,慈母在堂,不能供養,綺羅弦管,從此永休,征痛黃泉,皆君所致,李君,李君,
李益:小玉。
小玉:今當永訣矣。
李益:小玉,霧月夜抱泣落紅,險些破碎了燈釵夢,喚魂句頻頻喚句卿須記取再重逢,歎病染芳軀不禁搖動,重似望夫山半綺帶睡容,千般話猶在未語中,擔驚燕好皆變空,小玉妻,小玉妻,
小玉:處處仙音飄飄送,暗驚夜台露凍,讎共怨我待向陰司控,聽風吹翠竹昏燈照影印簾攏,霧夜少東風,是誰個扶飛柳絮。
李益:小玉妻,是十郎扶你呀,
小玉:唉﹒﹒﹒生不如死,何用李君關注。
李益:願天折李十郎,休使愛妻多病痛,劍合釵圓,有日都望生一日呀,並頭蓮曾亦有根基種,權勢盡看輕只知愛情重,與你做過夫妻醉梁鴻。
小玉:墳墓裏可盡失相思痛,憎哭聲喊聲將霍小玉叫回俗世中,生生生,雖生何所用呢,你再配了丹山鳳,把白玉簫再弄,則怕你紅啼綠怨,由來舊愛新歡兩邊都也難容,祝君再結鴛鴦夢,我願乞半穴墳,珊珊瘦骨歸墓塚。
李益:雲罩月更迷蒙,是誰個誤泄風聲播送,瑤台未有奇逢。
小玉:你既非負心,勝業坊與太尉府都只是一街之隔唧,你﹒﹒﹒你胡不歸來呀!
李益:淚窮力竭儼如落網歸鴉困身有玉籠,一朝翅折了怎生飛動。
小玉:哼,鬼信你呀,想你見我變賣頭上釵,都已知我今非昔比,我想那盧家小姐,佢在你乘龍日半繞盤龍髻插玉燕釵,腰肢款擺上畫閣中,投懷向君弄髻描容,佢斜泛眼波,微露笑渦,將君輕輕碰,指玉燕珠釵不惜千金買來耀下威風,你..你知否新人髻上釵,會向舊人嘅眼中刺呢。
李益:郎未變愛,針鋒相迫刺郎實太陰功。
小玉:我典珠賣釵,以身待君,我盼君望君,醉君夢君,你到今始再婚折害儂。
小玉:哼﹒﹒﹒既盡愛何未潔身自重。
李益:咪再錯翻醋雨酸風,當知衷心隱痛。
小玉:侯氏報消息佢那有不忠。
李益:經拒婚摧惡夢。
小玉:我未信君你入贅繡閣,敢拒附鳳與攀龍。
李益:十郎未慣同床異夢,去憶小玉恩深重。
小玉:柳底間有摺摺熏風,且聽君將愛頌。
李益:日掛中天格外紅,月缺終須有彌縫,千差萬錯,錯在我吹台賦詩一首,「不上望京樓」之句呀。
小玉:係呀?
李益:佢便借詩中意,謠言惑眾,設花燭迫我乘龍,玉燕釵又有相逢,我靜中向袖籠,吞釵拒婚將世諷。
小玉:哦﹒﹒﹒十郎﹒﹒﹒十郎﹒﹒﹒你可曾為我真個吞釵拒婚,不慕權貴。
李益:正是。

小玉:十郎﹒﹒﹒若是真情,以釵還我。
小玉:哎吔,釵燕失春風,憔悴不出眾,我再將紫釵弄,漸露笑容,玉潔冰清那許有裂縫,今宵壓髻有紫釵用,浣紗﹒﹒﹒浣紗,快取鏡奩脂粉,待我從新插戴啦。


**


《紫釵記》首輪演出劇本及英文譯本.精裝本
.Waiting Heart.Chinese-English Bilingual Script
based on manuscript used for first season of staging




《紫釵記》是在1956年由唐滌生根據明代湯顯祖原著崑劇改編的粵劇,一共八齣,1957年8月30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。

。〈墮釵燈影〉
。〈花院盟心〉
。〈陽關折柳〉
。〈典賣珠釵〉
。〈吞釵拒婚〉
。〈花前遇俠〉
。〈劍合釵圓〉
。〈論理爭夫〉

**

《紫釵記》曾經兩次被拍成粵劇電影。



第一次被拍成粵劇電影是在1959年上映的,導演是李鐵,唐滌生編劇,由[仙鳳鳴劇團]主演。

。任劍輝(飾)李益
。白雪仙(飾)霍小玉
。梁醒波(飾)崔允明、黃衫客
。靚次伯(飾)盧太尉
。任冰兒(飾)浣紗
。蘇少棠

。英麗利
。張醒非
。陳皮梅

第二次是在1977年拍成粵劇電影的,由金鳳出品,李鐵執導,唐滌生編劇,由[雛鳳鳴劇團]主演。
。龍劍笙(飾)李益  
。梅雪詩(飾)霍小玉  
。靚次伯(飾)盧太尉
。梁醒波(飾)崔允明、黃衫客

**

《紫釵記》在1966年錄製粵劇全本唱片錄音。
。任劍輝(飾)李益
。白雪仙(飾)霍小玉
。梁醒波(飾)崔允明、黃衫客
。靚次伯(飾)盧太尉
。任冰兒(飾)浣紗
。蘇少棠(飾)韋夏卿
。朱少坡(飾)
。雛鳳九名成員

**

美編:吳國亮
英譯:張群顯博士
出版:桃花源粵劇工作舍



**

人生百味@戲曲

《無情寶劍有情天》林家聲、陳好逑


韋重輝與呂悼慈隱居紫竹林、紅梅谷,以簫郎、琴娘互稱,日久生情。悼慈匆忙歸家謁父抗婚,老僕胡道從錯交書信予重輝,累他受冀王凌辱,更被桂玉嫦怒責重輝,方悉韋呂冤仇,遂率族人報仇。冀王設計令悼慈過營行刺重輝,但有情人難為世仇而傷害對方,冀王再以悼慈性命脅逼重輝寫降書,務使兩族助其造反。玉嫦痛心韋族沉淪,先在軍營設靈生祭重輝,復與冀王交鋒。重輝與悼慈帶罪出兵相助,遭火攻圍困,幸得天降甘霖保命,更令懷良覺悟,率兵殺冀王,兩族言和,玉嫦傷重,臨終撮合重輝與悼慈,含笑而歿。



《無情寶劍有情天》在1963年首演時,觀眾的口碑已經非常好。紫竹林,紅梅谷,琴簫唱和,一闋簫琴怨,一幕如詩似畫的意境,幾度醉倒觀眾!到1963年拍成電影,當時影片賣座成績卓越,舞台、電影同時風靡一時。舞台上的純真、坦率而浪漫[為愛情不顧後果]的簫郎;天真爛漫的琴娘,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

主演:林家聲[韋重輝]簫郎
   陳好逑[呂悼慈]琴娘    半日安[胡道從]    靚次伯[呂懷良]    任冰兒[嫦姐姐]    關海山[冀 王]    梁家寶[小靈精]    李景君[韋成業]
編劇:徐子郎
導演:黃鶴聲[1964年]
中樂:文 全 西樂:朱毅剛朱慶祥

**

1963年,戲台上的[簫郎]、[琴娘]。



1993年,林家聲舞台藝術匯演上的[簫郎]、[琴娘]。



1960年代,陳好逑、林家聲、紅荳子等人自組「頌新聲劇團」。自此直到1990年代,陳好逑都是在「頌新聲劇團」中任正印花旦。為了演出,陳好逑必全力以赴,常常花出數以倍計的排練時間,敬業樂業的精神是很值得後輩學習。《無情寶劍有情天》就是陳好逑和林家聲的首本戲。

**

編劇:徐子郎《無情寶劍有情天》1963年

**

[誓師]

南園春半踏青時,風和聞馬嘶;紅梅如荳竹如眉,畫堂雙燕歸,何曾曉月落烏啼,萬點鴉棲?哀身世,猶似金劍沉埋,夢繞檀溪,空餘天邊冷月,笑我痴迷。

壯士悲歌,歲月隨水逝,荒林隱客,空自度春歸,猶祗怕英雄遲暮埋荒塚,荒草萋萋,一朝化,可憐殘骸成白骨,聽子規啼。

韋重輝長在紫竹林裏居住,相依為命就祗得一位喜怒無常的嫦姐姐,青梅竹馬的就是紅梅谷中的琴娘。琴娘溫柔善良,正好慰藉簫郎的寂寞。

琴娘接得消息,老父要將她許配冀王,於是不辭而別,祗托僕人胡道從把書函交予簫郎,說明離開原因,可惜卻錯把對王爺絕愛的信件給了他。重輝以為琴娘負情,並為冀王侮辱,正傷心中,為嫦姐姐發覺。

嫦姐姐希望重輝能成為寡情的鐵漢,見他為情所困,憤怒中將他痛打,但打完又傷心落淚。重輝不忍,跪地認錯,嫦姐姐教他不要認錯,就是有錯都要錯到底。

嫦姐姐告訴重輝身世,說道他本是韋族世子,其父被誣身患痲瘋,牽連一族,流亡十八年,並送他無情寶劍,冀望他日可以雪恥復仇。

韋族起兵復仇,大敗呂家軍,並把來支援的冀王兵馬也殺退。呂懷良就迫女兒過營剌殺韋重輝,呂悼慈並許下「不成功便成仁」的諾言。

**

[剌愛]

柳營內,重輝對簫念故人。懊惱心,寂無慰,倍感傷神,子規泣血,聲聲帶恨,更觸心內創痕,美夢似煙消,痴心尚難沒泯,說甚紫竹配紅梅,鳳簫永和瑤琴韻。

求和者原來是負心人,簫郎怒火中燒,痛罵琴娘貪慕虛榮,移情別戀。最是難測女兒心,痴情空惹簫郎恨,以為是青梅竹馬,你當作流水行雲,妹住紅梅,學不到梅花潔行,為了趨炎附勢,竟至棄舊貪新,問你尚有何顏,與我重輝接近。

胡道從把錯交的信給簫郎,誤會得以冰釋。柳營內,舊情復幟,簫郎奇怪怎麼琴娘會是求和之人。琴娘說出她本是呂氏之女。但「逢敵當誅」是簫郎對族人的誓言。

重輝和琴娘互告身世,但雙方都是難以下手。

「無情寶劍有情天,傷心人處傷心地,簫如響奏,琴當絕音,簫郎不活琴娘悲,紅梅萎謝紫竹愁,劍化陰陽河,人抱生死恨。願獻簫郎頭,換取琴娘命,不能同生死,殺生便成仁,捨己為人甘命殞。」

「琴簫一般絕了音,」「梅竹一般朔風近。」
「怎生捨割怎生分,你死我活誠未能,」
「情相牽,心互印,既是難求合巹,我死願你可偷生,」
「堪嗟堪哀雪霜侵,」
「血濺青鋒怨劫運,我寧甘犧牲,」
「君休命殞,更請劍下屠殺斷腸人。

重輝私放敵人,被嫦姐姐知道。為著族人,重輝暫且拋卻兒女私情,再次執戈上陣。

**

[簽降]

陣前冀王大敗而回,於是以琴娘性命要脅,要重輝簽降表,將韋氏兵權交出。

壯士頭顱甘一擲,此行寧怕受煎熬,頭可斷,血可流,簽寫降書難辦到

「若獻兵權為就範,便教韋氏永為奴,若然不允寫降書,何忍知己紅顏歸黃土。」
「身於韋家,要把呂氏屠,怎教鴛侶相偕老?」
「知心愛侶,可惜遭天妒,說不盡痛苦。」
「早知他野心有企圖,祗為了營救鴛侶,艱險亦要冒。」
「仇恨要報,但是情義要兼顧,唯嘆無法能並存兩保。」

重輝不理琴娘阻止,最後寫上降表。

「難揮寶劍卻揮毫,見一步時行一步。」

**

[請罪]

重輝帶著呂悼慈和胡道從回營請罪,要先革衣冠,後解配劍。

解甲卸衣冠,驚魂還未定,一紙降書成鐵証,今生難望洗污名,哀我靈魂原潔淨,迫作叛徒人唾罵,痴心唯望萬古情,好一段生死愛,偏教有兩族仇,迫煞了鴛鴦同命。

「不怕犯軍規,不怕損家聲,不孝不義,罪孽數不清。」
「辱節貪生,非本性,怕負情與義,迫將降約簽訂。」
「韋氏興亡憑用武,焉能降作冀王兵。」
「血仇待報,未完盡責,禍延一族為私情,我自問罪名難免,心希法外原情。」

韋族人高設靈堂,左右掛上「擒拿逆賊」、「定斬不饒」。棺槨之上寫著「韋重輝之棺」五字。至此,韋重輝知道他將要以死贖罪。

「三尺棺」「記吾名」
「罪過不得否認,難求原諒,只好喪命。」
「招死罪,挽無方,悲不勝,」
「枉費心相愛,結同命,卻遭天公播弄,一切頓成幻影。」
「紫竹紅梅總不忘情,生死也雙並,念到竹枯梅謝,決不留殘命。」
「愁無語,慰嬌卿。」
「空相對,淚盈盈。」
「今世不題紅葉,且盼來生,把關睢詠。」
「痴心鳳侶,夢難成,陰間共享齊眉樂,當勝獨留俗世苦淒清。」

這時,冀王來到要接收韋族軍隊,但韋族人寧死不降,決定反抗,重輝於是帶著悼慈上陣殺敵,將功贖罪。

**

[困谷]

「驚起烽煙綠野間,東南西北總難辨,」
「骷髏谷中盡火煙,」
「被困重圍,命也難全,」
「氣力盡,人疲倦,怎脫險。」

在漫天峰火中,重輝尋覓琴娘。

「被困在烽火陣上,嘆沒法可出生天,鶼鰈夢,被粉碎,劇憐在此葬身烈焰。」
「受劫難,心中淒楚苦難言,」
「生前不效樑上燕,死後也共結並頭蓮。」

冀王火困韋家軍於骷髏谷,危急時,呂懷良悟醒冀王野心,帶兵來救,加上一場大火,終於合兩族之力,殺死冀王,但嫦姐姐卻陣亡。

嫦姐姐臨死時,承認堅持要殺重輝完全是因為妒忌,因為她已經愛上了這朝夕相對的世子,祗是自覺不配,不敢表白而已,並囑咐重輝與呂家完婚,共同化解兩族十八年的仇恨,故事在韋重輝的痛哭聲中完結。

**

人生百味@戲曲

《七彩胡不歸》陳寶珠、蕭芳芳


電影《七彩胡不歸》,於1966年香港上演,改編自粵劇名伶薛覺先戲寶[逼媳]、[慰妻]、[哭墳],保持原有梆黃歌唱,新譜曲調子譜自小調、黃梅調等。



舉子[文萍生]自京城還鄉途中感染風寒暈倒,幸得[趙武]父女相救,趙女[顰娘]殷勤服侍,武更撮合兩人婚事,顰娘便隨文萍生回家。



萍生乃九代單傳,父母寄望他傳宗接代。萍生表妹愛慕表哥,經常討好生母,以至生母想親上加親。生母乍聞兒子私自訂親,又見顰娘身體瘦弱一臉病容,立即反對,但萍生堅持要娶顰娘,生母再有不願亦只好答允。

萍生之表哥[方三郎]亦一早愛慕顰娘,於是兄妹兩人懷恨在心,合力拆散兩人姻緣。婚後顰娘病情沒好轉,表哥便串謀大夫假稱顰娘患傳染病,生母恐絕後,不淮萍生接近妻子,急命兒媳分居,由丫環春桃伴顰娘搬至荒郊別院居住。



文萍生奉命出師伐遼,出發前生母假意將顰娘接回家住,好讓他放心離去。文萍生走後立刻把顰娘趕走。



文萍生凱旋歸來,得知妻子被逐,尋到趙家,赫然見到顰娘之墓,傷心欲絕,欲以輕生。此時顰娘突然出現,制止丈夫輕生,解釋死是為成全文萍生之盡孝。此時生母趕到,聞言也被感動,承認受人擺佈,才對顰娘偏見日深,眾人冰釋前嫌,萍生顰娘亦可白髮齊眉,一家團圓。

**

主演:陳寶珠[飾 文萍生]
   蕭芳芳[飾 顰 娘]
   薛家燕[飾 春 桃]
   譚蘭卿[飾 生 母]
   尤聲普[飾 方三郎]
   玫瑰女[飾 方可卿]
   張 生[飾 趙武]
   高魯泉[飾 胡大夫]


導演:李 鐵[1966年]
編劇:李願聞、龐秋華




書生文萍生歸家遇大風雪,留落荒山,得趙武父女相救,趙女顰娘殷勤服侍,趙父撮合,顰娘便隨萍生回家見母。

**

人生百味@戲曲